法人登录  |   自然人登录  |   法人注册   |   自然人注册
聚焦政策解读 倾听企业心声—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举办第五十五期
“处长政策解读日”活动
发布时间:2025-05-13来源: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


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,以及市委、市政府打造“北京服务”工作要求,进一步为企业精准做好政策服务,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常态化开展“处长政策解读日”活动。

  5月8日下午,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举办了第五十五期“处长政策解读日”活动。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监督总站以“5+X菜单式联合验收”为主题,对《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等9部门关于进一步优化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工作的通知》进行了宣贯解读,分享了该政策的制定背景、目的,介绍了适用范围、联合验收“菜单式”服务方式、注意事项等内容,并对竣工联合验收平台操作流程进行了详细演示。在互动环节,围绕企业提出的验收事项选择、办理流程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,11家建设单位参加现场交流,100余名企业代表通过线上方式同步参加交流活动。此次政策解读得到了通州区住房城乡建设委的大力支持。

  下一步,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,聚焦企业群众办理竣工联合验收感受,从实际问题出发持续推进北京市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工作,不断健全完善竣工联合验收机制体制,有效提升企业群众办理竣工联合验收的幸福感和获得感,助力首都工程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。

  提问&解答

  1.哪些建设工程适用于“5+X菜单式”联合验收服务机制?

  本市行政区域内办理竣工联合验收业务的新建、改建、扩建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(不含轨道交通工程、地下管线工程、电力工程、道路工程、保密工程)。

  2.什么是“5+X菜单式”联合验收服务机制?

  一是企业自主选择验收形式,企业根据自身意愿选择采用联合验收或单独验收形式;二是企业自主选择验收事项,选择联合验收形式的,推行验收事项“5+X菜单式”服务方式,由企业根据工程建设验收阶段情况和意愿,合理搭配验收事项,实行“整体联合”或者“部分联合+专项验收”。

  3.选用“部分联合+专项验收”时,验收事项是否可以随意自由选择?

  “部分联合+专项验收”方式是指企业根据工程建设验收阶段情况,在“5+X”个专项事项中自由选择、合理搭配联合验收事项。其中“5”是未经验收不得投入使用的事项(规划验收、档案验收、工程竣工验收监督、消防验收(或备案)、人防工程竣工验收监督),可在申请联合验收前完成验收,也可在联合验收阶段一并办理;“X”为自愿选择事项,最多8个(房产测绘成果审核、配套停车设施验收、供水、排水、燃气、热力、电力、通信)。

  4.申请联合验收前已完成专项验收的事项,还需要重复申请吗?

  不需要。申请联合验收前已完成专项验收的事项,企业申请联合验收时填写已完成的专项验收相关信息,由专项验收责任部门人工核实确认或由系统平台自动比对确认,确认通过的无需重复申请该专项验收。

  5.施工许可证中含居住建筑的工程应采用哪种联合验收方式?

  施工许可证中含居住建筑的工程应采用整体联合验收方式,即一次性选择13个验收事项(规划验收、档案验收、工程竣工验收监督、消防验收(或备案)、人防工程竣工验收监督、房产测绘成果审核、配套停车设施验收7个专项验收事项和供水、排水、燃气、热力、电力、通信6个市政服务事项)开展联合验收。

  6.采用“5+X菜单式”联合验收方式,对于未选择的验收事项应如何办理?

  对于未选择的事项,由各责任部门按照现行规定单独办理。

  7.采用“5+X菜单式”联合验收方式办理联合验收,联合验收办理程序、时限按照本市联合验收现行规定执行吗?

  是的。采用“5+X菜单式”联合验收方式办理联合验收,联合验收办理程序、时限按照本市联合验收现行规定执行。

  8.采用“5+X菜单式”联合验收方式办理联合验收通过后,还需要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吗?

  不需要。联合验收通过后视为完成工程竣工验收备案,联合验收通过意见书替代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。


党政机关

移动版

  • 关于我们站点地图网站建议法律声明
  •  

    技术支持热线:010-89150426,‬ ‬

    010-89150086, 010-89150427

    (咨询时间:工作日上午9:00-11:30,下午 13:30-17:30)‬

    企业用户注册登录问题咨询电话:010-58515511

     

  • 微信公众号
    微信公众号

    政务微博
    政务微博

主办: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

承办: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

政府网站标识码:110000008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640 京ICP备05060933号

运行管理:首都之窗运行管理中心